中元节的来历和风俗
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祖先崇拜和相关节日。“中秋节”是道教的名称。节日时期与古代文化中阴阳循环的原则有关。
在《易经》中,“七”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数字,是重生的数字。七月是吉祥的月份,也是孝顺的月份。七月中旬是一个庆祝丰收和奖励初秋大地的民间节日。有许多复杂的农作物。
按照惯例,人们应该祭拜祖先,使用新大米和其他祭品,并向祖先报告秋收情况。这个节日是缅怀先人的传统文化节日,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孝。
【中元节的来历和风俗】
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,而被称为“中元节”,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。
道教有“三元说”,“天官上元赐福,地官中元赦罪,水官下元解厄,“中元”之名由此而来。佛教则称七月半为“盂兰盆节”。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,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,逐渐将“中元”固定为节名,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,并相沿迄今。
这个节日也源于早期的“七月半”农作丰收秋尝祭祖,“七月半”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。古时人们针对农事的丰收,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。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,但初秋的“秋尝”在其中十分重要。
秋天是收获的季节,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,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,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,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。
中元节的风俗有中元普渡、祭祖、烧纸、焚香燃炮、祭祀土地、祈丰收、吃鸭、跳天灯、放焰口、放河灯等。
1、中元普渡
中元节,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,择日以酒肉、糖饼、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,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***魂,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。较为隆重者,更加请来僧、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。
2、祭祖
民间相信,祖先会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孙,所以需要祭祖。这种祭祖行为是慎终追远、固本思源的传统伦理的一种体现,是一种感德祖先文化传统。时逢小秋的农作物收获,也正好把丰收的喜悦与祖先分享,祭拜的仪式通常在七月中旬傍晚时分举行。
3、烧纸
中元节有烧纸的习俗。
据传说,阳间的纸就是阴间的钱,人们烧纸就是给亡故的先辈亲人送钱。往往上坟烧纸时要留下几张,到十字路口焚烧,目的是给尤家可归的野***一些施舍,它们就不会再去抢劫送给其祖先的钱了。
4、焚香燃炮
每到七月十四或十五晚,在门外焚香燃炮,同时“烧包”(也叫“荐包”)。
5、祭祀土地
七月半,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。将供品撒进田地。
烧纸以后,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,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。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,获得大秋丰收。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。定襄县民俗将麻、谷悬挂门首。
6、祈丰收
七月半施祭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。施孤之夜,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,并把香枝插于地上,这叫做“布田”(插秧),插得越多越好,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。
7、吃鸭
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在七月半吃鸭子,因鸭在水中游,取其河灯普渡祈祷之涵意。也有说法是“鸭”就是“压”,是谐音,吃鸭子是为了压住“魂灵”,这说法有点牵强,因为很多地方“鸭”与“压”不同音。
东莞人通常会吃莲藕煲鸭。
8、跳天灯
广西天等一带在七月半有跳天灯习俗。旧时跳天灯活动多是一些迎神赛会、驱逐疫***之类的信仰崇拜活动,现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民间体育活动。
9、放焰口
在盂兰盆会中,有一项重要的活动,叫做“放焰口”。“焰口”就是佛教所谓地狱中的饿***,这项活动的目的是超度亡灵、为孤魂野***施食。“放焰口”在黄昏或晚上进行,活动持续时间较长,更加可达次日凌晨。
先由僧人诵经、做法,最后由主持用米粮、净水在四周挥洒,为***魂施食。
10、放河灯
河灯也叫“荷花灯”,河灯通常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,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,任其漂泛,放河灯的目的,是普渡与祈祷。中元节放河灯,据说是从上元节(元宵节)的张灯习俗演变而来。
【中元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?】
中元节的来历:
关于***节的来历,传说地藏菩萨,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曹地府,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,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女儿,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,在七月十五这天竟徇私情,让看守牢房的小***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。
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,牢房中的小***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,所以就有了“七月半,***乱窜”之说。那些跑回家乡的***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。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中元节。
中元节的风俗:
1、祭祖。
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,所以简称为“七月半”祭祖。官方置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,故需祭祖。
2、放河灯。
河灯也叫“荷花灯”,河灯普通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,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,任其漂泛。放河灯的目的,是普渡与祷告。
3、做茄饼。
民间认为,茄饼可以成为已故祖先前往盂兰盆会的干粮。每到中元节这天,老南京人家家户户做茄饼,也就是把新鲜茄子切成丝,和上面粉,用油煎炸。
?中元节的来历:
传说地藏菩萨,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曹地府,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,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女儿,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,在七月十五这天竟徇私情,让看守牢房的小***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。
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,牢房中的小***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,所以就有了“七月半,***乱窜”之说。那些跑回家乡的***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,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。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中元节。
1、放河灯也叫"荷花灯",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,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,任其漂泛。放河灯的目的,是普渡水中的落水***和其他孤魂野***。
2、七月十五节前,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,晋北地区最烈。一家蒸花馍,四邻来帮忙。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,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。
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,称为面羊。
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,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;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型,称为面人,意喻儿孙满堂,福寿双全;送给平辈的花馍,要捏成鱼型,称为面鱼,意喻连年有余。
3、祭祀土地和庄稼。将供品撒进田地。
4、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,所以简称为"七月半"祭祖。那时盛夏已经过去,秋凉刚刚开始。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,故需祭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