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夏为什么要斗蛋 浙江等地风俗

每个节气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文化。毫无例外,幅员辽阔的**在不同地区自然有着不同的习俗和文化。立夏前后天气比较热,会有很多雨。需要注意的是个人健康和健康问题。江浙地区的文化比较独特。

立夏为什么要斗蛋 浙江等地风俗

【立夏为什么要斗蛋】

江浙一带的风俗

按照立夏的风俗习惯来看浙江一带都有斗蛋的风俗,这是人们表达幸福期待的一种体现。主如果希望孩子们平安度夏,斗蛋是把鸡蛋、鸭蛋煮熟后,蛋头对蛋头,蛋尾对蛋尾,相撞直到一方撞破壳为止,最后胜出的则是蛋王,而斗破的蛋就可以堂而皇之地下肚。全国各地的立夏习俗不同,江浙有些地方将这一习俗保留了下来。

斗蛋的由来

在历史的记载当中斗蛋是对比悠久的,主如果用鸡蛋来做出不同的花样。在立夏节时,大人用丝线编成蛋套,装入煮熟的鸡蛋鸭蛋,挂在小孩子脖子上。疰夏绳即长命缕,用五色丝线系于小孩手腕等处为其消灾祈福,消暑祛病,以防注夏。每年立夏都会吃蛋,还要把蛋放到五彩缤纷的网兜里带到学校去“斗蛋”。小孩子们斗蛋为戏,以蛋壳坚而不碎为赢。还有的地方,以五色丝线为孩子系手绳,称“立夏绳”。其实“立夏斗蛋吃蛋”的习俗由来已久。关于立夏,有一句谚语:“立夏胸挂蛋,孩子不疰夏”。“相传从立夏这一天起,天气晴暖并慢慢炎热起来,很多人特殊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,食欲减退逐渐消瘦,称之为‘疰夏’。古人认为,鸡蛋圆圆溜溜,象征生活之圆满,立夏日吃鸡蛋能祈祷夏日之平安,经受‘疰夏’的考验。

斗蛋的风俗

民间的俗语跟风俗是相关联的,在立夏季节进行斗蛋是浙江地区的传统。也有“立夏胸挂蛋,小人疰(zh)夏难的说法。在步入夏天后,因感暑热之气,有些人,尤其是老幼体弱者,轻易展现食欲不振、乏力倦怠、心烦气虚之类的症状,称为“疰夏”。鸡蛋作为一种简朴易得的营养品,用来为预防疰夏提前“进补”,是个不错的选择。而配合孩子们的心性,将吃与玩结合在一起,那就更好了。

【浙江独有的节日风俗是什么?】

浙江独有的节日风俗有

1、乌米饭:“乌米饭”是最受老人和孩子们喜爱,龙泉人往往在立夏前几天就开始张罗着和家人一起享用了。

2、灰鸭蛋:是用草木灰制作的,当地有“立夏腌蛋,端午吃蛋”的习俗,把鸭蛋放入草木灰和黄泥之中腌制一个月左右,就成为了特色的“灰鸭蛋”。

3、串蚕豆:是用一根棉线,串满蚕豆挂在脖子上,长长的蚕豆项链可以玩上一天。

4、斗蛋:嵊州人在立夏这一天有斗蛋的风俗。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,用冷水浸上数分钟后,再套上已经编制好的丝网袋,挂在孩子们的脖子上。孩子们就三五成群,开始了“斗蛋”游戏。

5、吃红枣鸡蛋:一大早,家中的主妇便把红枣洗净入锅煮至七八分熟,然后打入两个鸡蛋,加一些红糖,直至鸡蛋成荷包蛋状,一碗香喷喷的红枣鸡蛋便大功告成了,喝一口浓浓的红枣汤,咬一口松软的鸡蛋,甜到心里。

【浙江有什么特别的风俗】

立夏习俗

“立夏”的“夏”是“大”的意思,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。古代,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。

江浙一带,人们因大好的春光明媚过去了,未免有惜春的伤感,故备酒食为欢,好像送人远去,名为饯春。崔骃在赋里说:“迎夏之首,末春之垂。”吴藕汀《立夏》诗也说:“无可奈何春去也,且将樱笋饯春归。”

在民间,立夏日人们喝冷饮消暑。立夏日,江南水乡有烹食嫩蚕豆的习俗。有的地方还有立夏日称人的习俗。

浙江习俗

那么,浙江有哪些特别的习俗呢?立夏这一天,龙泉少年都要“称人”,塘栖小孩必吃“立夏狗”,嵊州娃儿忙着“斗蛋”,而宁波的儿童则串起蚕豆挂在脖子上……不同的立夏民俗都能追溯到不同的浙江风情,而每一种风情都值得你带上未泯的童心去追寻。

01

龙泉:豌豆糯米饭、乌米饭、称人

立夏是春夏交接之际,气温逐渐上升,这一天龙泉人都喜欢吃“豌豆糯米饭”和“乌米饭”。其中,“豌豆糯米饭”大概是浙江目前传承得最好的立夏饮食习俗,翠绿的豌豆搭配鲜艳的火腿、笋丁,无论是色泽还是口感都令人垂涎三尺。

“乌米饭”则最受老人和孩子们喜爱,龙泉人往往在立夏前几天就开始张罗着和家人一起享用了。

相关资讯